国家级园林城市-黄石
黄石市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然而,长期的开山取矿,工业冶炼,使城市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近1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按照“政府抓重点、城区抓小区、部门抓单位、单位抓庭院”的“四抓”原则,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的创建工作新机制,形成上下协力、万众一心、齐抓共创的新局面,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截至2006年底,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2227.14公顷,绿地率达37.12%,绿化覆盖率达3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59平方米,主要指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其他指标也达到和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从矿石上打造起了一座园林城市,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新路子。
科学规划着力体现城市园林绿化地域特色
黄石市把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规划始终摆在创建工作的首位,在1987年和2001年两次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并得到国务院批准的基础上,又先后编制完成了《黄石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黄石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黄石市环磁湖、青山湖景观规划》、《大众山景区规划》等园林绿化专项规划,构筑了以城中湖——磁湖、青山湖、青港湖自然景观和环湖绿化景观带为“绿心”,以环城山峦为绿线围合和围绕环湖绿化为核心,成“蛛网”状辐射的道路绿化网络,并以小区、单位绿化为辅助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形成了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格局。
在编制规划中,着力体现城市园林绿化地域特色:
一是注重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推行“人与自然共生”、“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因地制宜、顺势而建,形成滨江、抱湖、环山的山水园林城市布局,构筑与自然山水高度融合的“一带、两湖、三楔”的现代山水园林新格局,采取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保护山,利用水,琢园林,依山就势建设公园绿地、滨水景观及生态驳岸景观,最大限度的实现山水共融。其中,江滩公园、湖景工程滨水而筑,团城山生态广场依山傍水而建,其滨水游憩区连接空间宽阔的长江和磁湖,融自然山水园林为独具特色的绿地。
二是注重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开发、挖掘青铜文化和矿冶文化以增强景观文化底蕴,先后制定了东方山、西塞山等风景名胜区和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保护和开发规划,投入大量资金加大了古建筑、古景观的保护和植被恢复力度。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建设,就充分展示了黄石深厚的青铜文化和矿冶文化。
三是注重突出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特色。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确立了城乡统筹规划、整体建设的大绿化思想。在中心城区,加强“四线”规划保护,对黄石城区沿长江滩地规划建设滨水景观游览带;对环磁湖、青山湖地段规划建设高绿地率、低强度开发的绿色群体空间;对境内的峰烈山——马鞍山——大众山;黄荆山——月亮山——廖家岩;尖林山——东方山——长乐山三大山体规划建设成为城市生态林地;结合旧城改造拓展绿化空间,严格按国家配套绿化指标的规定进行规划建设,改变了旧城区绿地少、环境差的状况;在充分保护新市区自然山水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自然山水建设公园、绿地。根据城市郊区的广阔空间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在加大农田林网建设力度的同时,重点推进生态旅游区和生态农业区的规划建设,形成了“绿带环城,绿量满城”的城市园林风貌。
四是注重突出植物造景特色。在城市绿化中,明确规定了基调树种优先发展原则,积极增加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努力提高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水平,广泛种植乔木,合理进行乔、灌、花、草的规划配置,形成生态森林和多物种组成的复层绿化结构及植物群落,绿色树木占广场绿地总面积60%以上。在城市道路绿化上,注重造型、色彩、层次的协调,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充分体现“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植物造景特色。
打造精品着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按照“节约型园林”的要求,以“扩绿增量、提质造景”为重点,狠抓了“滨水绿化、道路绿化、景点绿化、社会绿化”四大工程。
——着力推进滨水绿化。加大整治滨江环湖景观力度,拆除滨江环湖影响观瞻的建筑物、构筑物,重点完成了沿长江和环磁湖、青山湖等一批绿化工程,实施了环磁湖水景、生态广场、江滩公园等绿地、广场、公园的建设,使昔日蒿草丛生、垃圾成堆的江湖荒滩变成了树影婆娑、杨柳摇曳、芳草连绵的城市绿地;结合堤防改造建设,采取堤路合一的模式,建设了长江防护林和江堤绿化,形成了“一堤两带、景点散落”的绿化格局。
——着力推进道路绿化。在道路新建与改扩建中,坚持把绿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改变过去道路绿化一排树、一道绿篱的单调局面,做到路未通而绿先行,路通向哪里,绿铺到哪里,绿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竣工验收。街道绿化植物配置强调多样性、多层次,常绿与落叶兼顾,营造复层绿化、立体绿化等不同的植物群落景观,极大地提高了绿视率,缓解了热岛效应。通过对主次干道新建和改建,道路绿化覆盖率达到31%,道路绿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以上。
——着力推进景点绿化。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不断增加了城市绿化节点,先后建设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桂花湾广场、磁湖湖景工程等各类公园、广场15个;同时,在城市主次干道上进行拆迁扩绿,增加城市景观节点。在公园、景点建设中,科学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合理配置山石、雕塑、喷泉和花草树木,形成新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城市更显绿意盎然。
——着力推进社会绿化。广泛动员和发动社会力量,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开展庭院绿化达标活动。按照“政府抓重点、部门抓单位、城区抓小区”的方针,积极实施见空布绿、见缝插绿、拆墙建(透)绿等活动。各城区结合社区环境整治,拆违章、建绿地、兴花园等爱绿、兴绿、护绿活动蓬勃开展。全市有24个社区被评为省、市优秀小区,宏维山水明城被列为国家康居示范小区;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大力开展环境绿化活动,修建了小花坛、花池、花径等适地建绿工程。同时,还在全社会倡导开展认栽、认养和营造纪念林活动,营造了“军民友谊林”、“共产党员先锋林”、“共青林”、“企业林”等多种形式的认栽、认养纪念林。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全民义务植树230万株,绿化荒山420公顷,义务植树尽责率和存活率分别为82.6%和86.7%。
与此同时,在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中,黄石市始终贯彻节约型园林的精神,提出了“节水、节地、节资金”的建设要求。在节水方面,对绿化抗旱、灌溉用水,大力推广循环水;提倡种植管理要求粗放、耐瘠薄、耐旱的植物、树木,营造节水型植物群落。在节地方面,合理使用城市土地,充分利用边地、坡地、墙体、桥体等进行绿化,开发利用城市中的自然林地、风景林地、江河湖系等,在保持绿化植被及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将增加的园林游路、景点等,转换为城市园林绿地。在节资方面,科学规划建设方案,多用乡土树种,少用外来树种,多种植乔木,少种植纯灌木及纯地被,构成乔、灌、草多层次结构绿地,以同样成本、同样养护费用,获得最大的绿化效益。
加强保护着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在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中,实行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建设部署同步推进。
一是加强水环境治理。通过加强污水截流和建设生态护岸等措施,加大城中湖——磁湖、青山湖治理力度,先后利用世行贷款、引进外资兴建了磁湖污水截流工程、西塞山垃圾处理场工程,使污水处理率达到63.43%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56%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III类以上标准。磁湖水环境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是加强对开山塘口的治理。加大了城区周边山体的绿化力度,坚决关停了影响生态环境的28个开山塘口并进行复绿工程。
三是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先后投入环境治理资金21.67亿元,治理污染源310多处。取缔“五小”污染企业和采矿点3000多个,关停小选金矿池2000多座、小洗矿点400多个,对一些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逐步实行了高新技术嫁接或无污染产业置换。始终坚持新污染源与老污染源治理并重,对新开建设项目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签订项目建设环保责任书;对华新和电厂片、冶钢片、有色片、石料山片等“四片”污染区的大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次扬尘“三尘”以及市中心区的车辆噪音和施工噪声等污染进行了有效治理。
加大投入着力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黄石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中,加大投入,着力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自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共筹集、投入城市建设资金60多亿元,完成了迎宾大道、湖滨大道、磁湖路、沿湖路、桂林路、下陆大道、大泉路、花湖水厂、磁湖污水截流、西塞山垃圾处理场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截至2006年底,城市道路由“九五”末的423公里增加到528.17公里,道路面积由61l万平方米增加到774.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9.33平方米增加到11.5平方米;城市路灯由“九五”末的7600盏增加到1.2万盏,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和城市道路亮灯率均达到98%以上;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由“九五”末的11标台增加到12.39标台,公交出行比率达到22.53%;城区燃气普及率达98.4l%,比“九五”末增长2.8%;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8.6%,比“九五”增长1.2%,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l00%;城市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20.18%,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其中水冲式公厕占65%以上。
二是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为了巩固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将创建工作引向深入,黄石市以实施“洁绿亮美”工程为载体,坚持绿化先行,以绿化带动洁化、亮化、美化等工作全面开展。对全市山边、湖边、路边、堤边、江边、城乡接合部的积存垃圾和117个社区的违章建筑,发动社会力量进行了清除和拆除,在清除、拆除后的空地上栽花植树,形成一处处小景点、小绿地,有效地扩大了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地面积。针对占道摊贩损坏城市行道树的现象,由相关部门组织联合整治,进行规范管理,利用企业闲置厂房修建各类集贸市场10多个,既改善了市容环境秩序,又保护了城市行道树。同时,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挥社会单位的作用,采取高楼霓虹灯、房屋轮廓灯、射灯、庭园灯等形式,开展环湖、滨江、街道、广场绿地的亮化工作,形成环、线、片相交织的五彩缤纷的城区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