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之于健康生活的途径与功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李树华
关于绿色有几个方面含义:有机、环保、健康。有机,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保,就是低碳可持续发展;健康,包括生命意义、饮食营养来源、健康保护等等。绿色生活方式,就是回归亲近自然的人类天性,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关注人类自身健康。而园艺疗法和园林康养,可以满足人类对健康生活的期待。
园艺疗法和园林康养的对象
什么是园艺疗法?一般来讲,它是指身心健康需要改善的人群,在园艺疗法师的指导下,通过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要素进行相关的活动,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达到与维持健康状态的一种辅助疗法。园艺疗法对于疾病预防、康复治疗,特别是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不易达到的功效。
和传统的医院治疗相比,园艺疗法有相通的地方:医院有门诊部和住院部,园艺疗法也有专门的场所;医院里有医生,园艺疗法有园艺疗法师。
二者也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在医院,是通过吃药打针治病,而园艺疗法则是通过植物的五感或者是操作、或者是植物气场等等来治疗;医院主要治疗的是特殊人群——挂号病人,而园艺疗法纯粹是针对健康有问题的人,园艺休闲就是不需要治病能让健康人更健康。从人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出发,有效利用园艺各种功效,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所有人提升幸福感,这就是园艺福祉。对所有人群都有健康功效,口号就是让有病的人康复,让亚健康人康健,让健康人更健康。
什么是园林康养?就是以自然要素为主体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园林,如花园、城乡绿地、风景名胜区、荒野等,通过空间体验,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方面对人体产生疗愈与健康养生的功效,其具体类型包括花园疗法、田园疗法、森林康养、绿色疗法、荒野疗法、自然疗法、生态疗法等。
比较来看,园林康养是针对所有人群,要求或者不要求疗法的专业性,借助不同尺度的风景园林;园艺疗法是身心健康需要改善的人群,要求疗法的专业性。
园艺疗法和园林康养的功效
园艺疗法与园林康养,究竟有什么功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风景园林师。所谓风景园林师,就是地球环境、特别是人居环境的疗愈师,就是给地球看病;再者,当地表环境被破坏了,鸟类、昆虫类等生态被破坏,要做生境设计;再者,就是利用植物所发生的疗愈与功效,促进人类身心健康。
从这个角度来看,园艺疗法、园林康养有着多维度的健康功效。首先是心理的功效,包括增强免疫力、调整生活节律、促进睡眠缓解疲劳;其次是心理功效,改善情绪,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注意力恢复;第三是社会方面的功效,增进人际交流获得认同感,优化居住环境;第四、教育的功效,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增添爱心,增强自信心;第五、行为的功效,刺激五感,提高认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功能来看,园林康养包括六大方面:生态改善功能、健康卫生功能、景观美化功能、休憩娱乐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防灾避险功能。像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在修建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市民的健康卫生。而我们一度做着做着就把健康卫生功能做丢了,现在非常重视生态涵养。
园林绿地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功效,有大量的定量实验。像对于儿童人群,它可以提高认知、创造力、意志力,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增添爱心等。德国就有很多森林幼儿园,效果非常好,我国也有的地方在这么做。其实,它对成人也可以起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缓解疲劳的作用,也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心态、调整生活规律、优化居住环境、增进人际交流等。对于老年人,它也可以促进睡眠、改善肌肉强度、减轻疼痛等。
至于园艺疗法与园林康养的机理,总结来看包含六点:首先,自然是人的最基本属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历史99.99%都在绿色环境里度过,进入城市只有三四百年时间,日本有个学者比喻,我们把6500万年前到现在当做24小时来算,到了晚上7点多才形成比较智能健康的人类,到了23:59:56分还一直在农业社会,只剩最后4秒才进入城市。因而,可以说人类自诞生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充满绿色植物的环境中度过的,在被植物包围、被植物哺育过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绿色遗传基因。人们可以从植物中获取平静,看到植物后心灵会受到慰藉。
有一个试验,是为了测试自然景观、都市景观对心理的影响。让三十个人在城市里生活一个月,城市里基本上没有绿地,发现人的情绪主流就是愤怒、悲伤;同样三十人在自然景观里生活一个月,人的主流情绪是喜悦、亲切。
第二、植物是人类健康的源泉,树林就成为我们的体外肺叶。绿色植物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含氧量,降低空气含菌量浓度,提升环境舒适度,改善城市热导效应。我们的肺就是一棵大树倒立的形状,植物是生活在空气阳光之中,人也是生活在植物环境中,一进入城市远离植物环境,人就亚健康。人类自己有个肺,而绿地相当于体外的绿肺。
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后来传到美国、日本。德国已经把这个作为基本国策,强制要求公务员进行森林疗养,节约不少医疗费。德国是森林医疗型,美国是森林保健型,日本叫森林疗愈型。
第三、作为传感器的五感刺激是最直接的健康途径。五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就是感知体积色彩,听觉就是感知声调音色,嗅觉就是感知芳香臭气,味觉能品尝酸甜苦辣,触觉是感受外界刺激。美国人Ulrich曾做了一个试验,对象是胆囊炎切除的病人,一个是病房有绿色植物,一个是绿色植物在窗外,另一个没有绿色植物,结果发现环境越好早拆线一到两天。我们只说绿色环境对人有好处,其实作用非常大。
第四、操作互动是最有效的健康途径,包括栽培、采收等。我分成四个成分:活动(movement)的成分、注意力集中(intention)的成分、生命(life)的成分、抑制(keeping)的成分。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加起来牛奶(milk),其实做这四个动作远远超过喝牛奶。
我们之前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做了一个像插花的园艺疗法试验,从240个老人中选了40个老人,我们记录了他们的高压变化、脉搏的变化。他们从来没有拿过插花剪,刚开始十分紧张,一个小时之后心花怒放,这就治愈的过程。
西野先生是日本某医院康复科的人,对于长期住院老人或日托老人采取园艺疗法与手工操作做了一个试验。六年后的结果显示喜好园艺的没有一个得老年痴呆症,不喜好的都得了,非常绝对。
第五、就是冥想的作用。植物的文化寓意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例如菊花象征隐士,莲花象征君子,还有许多有趣的花语,对于人们的心理感受来说,都有着潜在的影响。
第六、是树木气场与树木气功疗法。我国的森林康养树木疗法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当然,这一部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6个方面的功效
植物是人类体外的绿色肺叶
五感
绿色生活方式面临的挑战
绿色生活方式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推行中面临不小的挑战。第一,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回归自然,是人最基本的属性。
第二,科学建立园艺疗法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现代医疗技术局限性凸现。医学有传统医学以及正规医学法、替代医学,我们这个叫替代医学,西医有很多局限性,这是一方面;其次是过度医疗,滥做手术;再者是过失医疗,2018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发表的论文称,在美国医院死的病人中,第一是患心脏病,第二是患癌症,第三是因医疗事故。另外,医疗副作用大。
第四,正确处理预防与治疗之间的关系,在上游我们是预防,防未病,只有到了下游,真正得了疾病,才是治疗。
第五,健康和每天的生活质量有关系。
第六,亟待确立新型绿色生活方式。追求身体健康、精神丰富的生活,提高生活的品质成为人们生活的目标,植物、田园成为必然的途径。
面对这些挑战,该怎么去做呢?我认为应努力构建园艺疗法(绿色医学)学科体系;其次是制定园艺疗法基地营建标准;第三是园艺疗法师教育培训、资格认证。目前,我们国家已培训过13期园艺疗法师,正在做中国园艺疗法师的资格认证流程;基地的认证我们也在做,哪些可以叫疗愈基地、哪些可以叫疗愈花园以及康养基地。
基于公共健康的城市绿色空间探索
西医叫白色医学,起源于战时医学,是唯物的思维方式,虽然成为主流,但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历史只有几百年,而绿色疗法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传承至今。一个是世界共通,一个是实践起来的。
绿色医学把植物和环境一块儿对待,重视植物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绿色医学的优势是治未病、老年性疾病,精神性疾病以及慢性病等,让其病来如抽丝。自然环境、绿地环境,能使我们从疲劳中恢复起来,但必须具有远离感,越远离越抑制越好,要有吸引性、丰富性等等,包括居住在绿地环绕的环境中,包括园艺操作活动,包括重视室内环境等。
绿色和人类健康非常重要,每一次传染病和大的疾病都会促进风景园林发展与提高。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到1858年纽约中央公园,到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园林城市等,这些都和人类健康有关系。所以我提出城市绿地影响公共健康。城市首先是绿色的,生态要稳定,生物多样性要丰富,食物链要复杂。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居环境,“绿康城市”就是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
(本文系根据作者讲座内容整理)
来源:《湖北风景园林》杂志